编者按:
刘少梅,全省优秀教师,1994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港口机械工程系,一直扎根在学校一线教学工作,在近30年的辛勤耕耘、不断奋斗中,她在教学、培训和教研等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。先后获得“山东港口烟台港巾帼标兵”“山东港口烟台港先进生产者”“山东省港口集团优秀共产党员”称号,并两次获得“山东省技工院校优秀教师”荣誉称号。她以精湛的专业理论,高超的专业技能,爱生如子的情怀,赢得了领导、同行、学生和家长的信赖和尊敬。
修身立德,服务职业教育;三尺讲台,倾心教书育人
作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,刘少梅一直从事港口机械操作与维护专业的教学工作,先后主讲了6门主要专业课程,已给数千余名学生授课,并带领教研团队完成各核心专业精品课程、教学大纲及人才培养方案工作,丰富了学校教学资源库,牵头完成了学生毕业实习设计和教师科研活动110多人次,指导优秀学生240多名。
“教书育人,首先要为人师表”,谈及如何教书育人,刘老师说“只有先严格要求自己,才能规范管理学生。从备课,上课,课后辅导答疑,批改作业等,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应一丝不苟”。在课堂上,她善于掌握学生听课动态,及时与学生交流,把握学生心理与情绪,寓教于乐,寓教于理。不仅教学生专业知识,也教给学生如何做人做事的道理,指导学生德、智、体、能多方面发展。
教研相促,提升教学水平;追求卓越,推进教学改革
多年来,刘少梅积极探索教学改革,积极推行“理实一体化”教学。作为山东省交通运输专业中心教研组成员,为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,她大胆创新,开展教学研究,整合课程体系,将模块化教学引入实际教学中,她主讲的《定轴轮系》被列为烟台市精品课程,撰写的10余篇教育论文获奖并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,13个教学课件、教案等获奖,多次参加市优质课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。
2015年初至今, 她作为主编,承担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《电动装卸机械修理工》(初、中、高)港口职业技能鉴定教材的编写任务,合计90余万字,教材已于2018年12月起陆续出版;2016年参与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科研课题《港口电气自动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》,已于2018年12月顺利结题。2021年主持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重点A类课题《港口机械操作与维护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》立项,于2023年3月顺利结题,并获得2项国家新型专利。
服务港口,做好职业培训;脚踏实地,栽培技能之花
2003年,随着学校向培训转型发展号角吹响,她主动承担学校各类职业培训授课任务。相比教学工作,培训工作更具有挑战性,为了提升自身培训水平,多年来她辗转于教室、实验室、实习车间、生产现场,曾连续20余个寒暑假时间去港口生产一线拜师学艺,学习实践各类工程机械的保养措施、修理工艺和检测过程,熟悉现代生产的新工艺,新材料,从单一的专业理论课教师迅速发展为实习、教学、培训一体化教师、双师型教师。
多次从事学生毕业岗前培训工作,为烟台港、深圳赤湾港、上海港、太仓港、潍坊港等各大港口培训叉车、装载机、轮胎吊司机共计1000余人次。
学校承接职工技能提升培训任务以来,她作为内燃装卸机械司机和修理工工种的负责人,总计培训2000余人次;2019年至今,参与烟台港新型学徒制培训400余人次;参与山东港口烟台港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体系建设,在编制职业标准、培训大纲,组建题库,培训与考评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。
5次担任烟台港职工技能竞赛工程机械维修工项目的裁判长;2021年以来连续两次担任山东港口集团职工技能竞赛流机类裁判。另外她还承担港口职工内燃和电动装卸机械金蓝领培训任务,累计培训500余人次。
在三十余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,刘少梅秉承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的行为准则,不断地进行业务学习和科研创新,不断耕耘、收获,奉献匠心精神,享受着教育创新带来的快乐与幸福,为学校发展和港口一体化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她是一位“匠德”与“匠能”兼具的良师益友,她说,这些成绩与诸多优秀同仁相比算不了什么,况且成绩属于过去。人应该把自己所达到的每一个高度都看成新的起点,以“空杯”心态继续奋力前行,向优秀再靠近一点。